柔性教育理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
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 苏哲高 高志红
苏哲高,男,53岁,特级教师,湖南省农村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,省优秀校长,现任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校长。“八五”以来,先后主持《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数学教学模式》、《构建行为训练模式,培养和发展学生生存能力》等五大课题,分别获国家和省级将。撰写论文40多篇获国家、省、市奖励,并有多篇在报刊发表。主持研究的《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》获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》省级奖励。
高志红,男,35岁,小学高级教师,现任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副校长。参与研究的两项课题获省级奖励。先后撰写10多篇论文获省级奖励和发表,参加各级教学比武获市级一等奖一次、县级一等奖三次,参与研究的《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》获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》省级奖。
柔性教育相对于“刚性教育”提出的,“刚性教育”是以学校规章制度为中心,凭借制度约束、纪律监督、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、管理,具有一定的强制性、权威性,是一种外在的约束,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里而导致一些负面效应。我校近年来致力于创新德育管理模式,秉承“和谐社会,以人为本”的原则,创建了全新的办学理念:师生人格平等,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,赏识为主,激励为本,学生至上,发展第一。在长期的教育工作实践中,探索出了“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”,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方法,实施了有益的创新探索。
错误扶正奖励制是指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,根据实际情况,摈弃一些直接、生硬、强权、粗暴的工作方法,用倾听、信任、渗透、缓冲、赞扬、鼓励、奖励的教育方法来开展学生工作。错误扶正奖励制的核心内容是理解和奖励。前提是以人为本,师生平等,互相尊重。
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:
一、更新教师教育观念
为了让柔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,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重温《教育学》、《心理学》等教育理论,研讨“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”的操作方法。为此,我校开展了“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”创新评选活动,每名教师都要围绕“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”创新育人方法,并将这种创新的育人方法予以搜集、整理、交流,评选出优秀案例,供全体教师学习交流。
二、创新教师育人新法
错误扶正奖励制对班级实施管理时,废除了罚分扣分制度,代之以奖分加分制度,学校里听不到责骂,看不到惩罚。过去学校各项评比公布栏上往往常会出现“××班因××违反纪律的行为,扣除0.5分”这一类说明,现在,这种否定的形式已经销声匿迹了。因为小学生正处于生理、心理快速成长期,他们往往自尊心强,不喜欢“赤裸裸”的直接了当的揭短的教育方式,他们反感成人絮絮叨叨的说教,甚至公开地顶撞,大大影响集体的团结和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。而恰当的运用错误扶正奖励制的教育,就能变强制为激励,变严堵为善导。如某生随地丢了垃圾被老师发现了,过去的处理办法是,勒令学生捡拾垃圾,再扣班级管理分,最后还要惩罚该生扫几天地。这样做,既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亲和力,还会让学生形成“劳动即改造”的错误观念。我们现在的做法是,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丢垃圾的错误性质,再鼓励学生主动把垃圾拾起来放进垃圾箱。学生如果这样做了,就给该生所在的班级奖励2分,以此作为该生勇于改正错误的表扬肯定。这样,原来丢了垃圾就走,老师发现就跑的现象没有了。看到地上的垃圾,每个学生都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箱。这样一来,学校的环境得到了净化,学生的卫生意识更得到了强化。
又如学习活动中,对老师点名提出的问题学生不予回答、或者回答问题张冠李戴、或者回答问题错误的等学习行为中,我们给学生留予空间,通过老师诱导启示后,能主动回答或举手补充回答等行为,老师一一给予鼓励和表彰,在学习态度评价过程记载中加记2分。再如学生放学回家,回到社会大课堂中,进到“三室两厅”、与家长顶撞、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行为,通过社会和家长反映,老师根据情况进行正确诱导教育后,能认识问题改正缺点的同学,由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社会活动考察评奖过程中加记2分。
在我们一如既往开展的“手拉手”活动中,以班为单位,学生之间“一帮一”。也有意识地渗入“错误扶正奖励制”,对学习、生活、体育锻炼、行为习惯等方面,由“一帮一”的一方,发现做得不够的地方,运用宽容、理解、善意的方式对对方的不足予以肯定,使其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,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得以改正。教师在活动中,担任裁判员,对于活动中做得好的予以肯定,评选“一帮一”能手。
三、家校共创育人环境
育人工作是社会、家庭、学校共同承担的纷繁任务,学校充分利用“关心下一代协会”、“家长学校”等平台,向他们,特别是向家长介绍“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扶正奖励制”及操作方法。让家长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,形成追求理想、积极向上、勤劳俭朴等良好作风。让学生学会理解、学会尊重他人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不懒惰、不刁蛮。让学生在家庭服务中得到能力的培养,和家长建立起更加和谐、友好的亲子关系,从而替代“家长制”,收到“润物细无声”之效。
实践证明,教师的一个赞许、一个表扬、一个鼓励的作用要大于苦口婆心的说教、雷霆万均的训斥,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,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功效。
上一篇:柔性教育理念下的错误奖励制